行业动态

2025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呈现四大趋势

2025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呈现四大趋势 发布日期:2025-01-22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一、拥抱数字创新,加强人才储备 数字化已成为供应链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企业需要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的能力,加快供应链创新升级,通过新能力、新渠道、新服务实现生态破圈和创造增长点。 然而,数字供应链创新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2024年全球供应链创新调查显示,成功的供应链创新需要三个关键要素:明确的愿景和战略、充足的人才技能储备,以及高层的支持。这意味着企业在推进数字创新时,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方法,将人才发展、流程优化和生态系统协作统筹考虑。通过培训团队掌握AI、数据分析和新兴技术,企业可以建立一支为数字时代做好准备的员工队伍。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将在供应链中广泛应用,提升端到端的可见性和决策速度。企业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需求预测、库存调整和决策优化,以提高运营效率。此外,数据治理将成为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通过数据治理,企业可以确保供应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从而更快地预测需求、调整库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产业整合加速,亟待战略转型 从多家供应链上市企业的年报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正在从短期获利思维转向长期战略思维。一方面,企业更加专注于长期供应链的弹性和效率。许多企业正在进行更高级的供应链分析,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行更高水平的供应链布局。另一方面,廉价供应商时代正式终结。企业意识到多样化服务和优化采购策略的必要性。在过去,供应链优化主要聚焦于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压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减少支出。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成本降低并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供应链优化开始转向提高运营利润率,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产业整合加速。头部供应链企业凭借其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优势,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兼并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而中小供应链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三、产融结合紧密,监管新政出台 数字化转型促使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重心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借贷业务逐渐转变为聚焦产业资金流的优化。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融通,而是深入产业运营的肌理之中,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等方式,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跨机构、多金融要素的无缝对接与整合,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金融机构将与供应链平台进一步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化仓单融资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2025年,随着数字化监管的加强,行业监管的影响力将更加凸显。一方面,针对金融风险集中的超范围经营、过分票据化和金融等问题,将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行业经营的合规性。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监管部门也将密切关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如数据安全、算法偏差等问题,保障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此外,业内专家表示,2025年将有一系列金融监管新政出台,保理、融资租赁等重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全国性监管政策可能会引发广泛讨论。 四、建立灵活网络,提高整体韧性 地缘局势、贸易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正在给大宗商品供应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网络,包括替代采购、络和政策灵活性等策略。同时配备智能系统以跟踪和应对跨境贸易的复杂性,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全球化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竞争加剧,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提升,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其次是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全球布局需要企业在人才、资金和管理资源上进行新的平衡。最后是合规风险,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战略。首先要识别战略合作机会,无论是在材料供应、设备采购还是服务外包方面,都需要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其次是供应链网络的优化,需要在效率、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是组织韧性的提升,建立能够应对全球市场波动的组织能力。此外,借助自贸试验区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等政策机遇,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将积极拓展跨境业务,参与新型易货贸易,解决外汇结算难题。(来源:期货日报)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你可能也会喜欢...